有些人會說,螺栓在擰緊后再退半圈,這樣才能更加緊固,這種說法對嗎?有什么科學依據嗎?
通過中標小編上一篇文章得知,螺栓并非擰得越緊越好。我們也知道,擰螺栓的時候一旦突破了極限,進入了屈服階段,螺栓就會永久變形,此時再退回半圈已經沒有作用了。相反,退回之后的螺栓會失去一部分韌性,反而會更易折斷。
如果螺栓擰緊的程度并沒有突破極限,那么退回半圈就更是沒有必要,那只會讓螺栓松動。
那什么時候螺栓在擰緊后可以再后退半圈呢?
沒有擰緊的螺栓會在使用過程中因振動的原因越來越松。所以無論螺栓是否擰緊突破了極限,退回半圈都是有害無益的。當然,有一種情況例外,那就是有墊片的時候。
那么這薄薄的環形小金屬片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?其實這個金屬片的作用就相當于一個彈簧,目的也是要增加彈性。增加彈性的目的是為了讓整個組件更加堅固。但是,墊片作為一種彈簧組件,其承受力同樣也是有限的。所謂彈簧,就是擠壓之后,會變形,而由于自身彈性的關系,在壓力消除之后又會恢復,但是彈簧的恢復力是有極限的。
當墊片所承受的壓力過大,以至于超過極限的時候,其彈簧作用就會消失,那么這個墊片的存在也就是多余的了。
而為了能夠保持墊片的彈性作用,讓整個組件更加堅固,在擰緊螺栓之后,我們可以退回半圈,以便于保持墊片的彈性,這更有利于整個組件的堅固。不過前提是必須要確保螺栓并沒有因為過緊而變形。
那么我們怎么才能夠確保螺栓不會擰得太緊呢?在進行精密儀器制造的時候,我們要使用可以測量力道的扭力扳手,而在日常生活中,這樣做就有些多此一舉了。在日常生活中,擰螺栓主要還是靠經驗和手感。不管有沒有墊片,螺栓并不是擰得越緊就越好。對于沒有墊片的螺栓而言,擰緊后再退半圈的操作是錯誤的。